单晨金:金融市场中80%的韭菜基本都是这些人!
总是有人加我微信,然后问我,有没有股票推荐的?或者说你觉得300XXX这只股票怎么样?如果是不熟的人,我一般就说对不起,我没有推荐的,推荐股票犯法,或者说您说的这只股票我没有研究过。如果是朋友,我一般会帮他简单看一眼他说的某个股票的基本的数据,然后跟他说说风险所在,或者说说应该关注这家企业的什么问题。其实大部分的投资理财者,都希望投资理财跟做题一样,有个老师能直接给你一个答案,你就可以躺着赚钱了。如果人生能这样,躺赢,那估计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了。
第一类:50%以上的理财小白希望有人告诉他买什么能天天涨停
通过个人公众号、网络自媒体等渠道的来的各种熟人、朋友、包括一些陌生的朋友,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得到一个答案的。我觉得超过50%的人,是希望能直接拿到一个答案,即买什么,或者什么股票现在能不能买。所以,这个市场上很多人做的生意就是,告诉你买什么,然后告诉你这问的这只股票能不能买。
总是碰到有人问,说老师那些天天给我推荐股票的人靠不靠谱?他们推荐的股票我看起来还不错,而且他们说他们是证券从业人员,因为自己买不了股票才给我推荐。而且他们还收一个人3000块钱会员费。真正的从业者看到这个应该会哈哈大笑吧。如果你选股那么准确,自己做基金多好,或者用自己的钱做投资多好,非要去赚会员费?
其实荐股的人无非逻辑就是多推荐几个,然后持续说自己某个成功的案例。比如昨天推荐了3个,然后有一个涨停,就大肆宣扬,让你觉得他很厉害。还有一些荐股的人当然可能和某些庄家有勾当,他们一般不是通过群,还是通过小道消息传播。让很多人第一笔买入以后赚钱,当你第一次尝试成功以后,第二次很容易加大本金量,然后赔一大笔。比如第一次五万赚了三万,第二次拿10万,想赚6万,结果十万赔了6万。这种情况很常见。所以,所谓荐股和所谓牛逼人物给提供的小道消息,是不攻自破的,但是就是有人会信。
当然,这第一类人,是韭菜的主要来源。而且一代新人胜旧人。
第二类:30%的人相信掌握方法就能有收获
这部分人至少在价值观上比那种完全依赖别人的人是进步的,如果你做任何判断都依赖别人给你答案,那我想不仅仅是在投资方面,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都无法做出独立的思考以及正确的判断。
从投资角度来讲,有一部分人利用技术分析指标来分析,似乎觉得自己能抓住一些机会,找到一些规律。他们觉得只要抓住这些机会就能做量化投资,或者一定能抓住上涨的机会。当然他们的逻辑中也会有万一抓错了必须要止损等纪律之类的。
我不懂还是不乱说,但是从我做数据相关工作这些年的经验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数据是完全值得依赖的,何况股市中的股价、成交量等数据和实际的经济很多时候是脱节的,那完全是人的群体心理变化,如果你自认为通过分析就能抓住参与股市的人的心理变化,尤其是能预测出来,我觉得这的确是牛人了。至少,我觉得我没有这样的能力,能通过一些数据就能遇到到人心未来怎么变化。
本质原因挖掘:经济、金融就像迷雾,很多人容易在原地打转
从价值投资或者基本面来分析,其实看似大家好像是一个派别。但其实每个人差异还是很大的。有的人虽然觉得自己是价值投资,但是对基本面研究很浅。即使是大家在投资理念上认可的,对于不同的标的和行业,大家的判断也是完全不同的。这和每个人的认知差异有关。
所以投资是个极其个人的事,其实没必要非要解释或者和其他人解释清楚,如果你自己能体系化的解释明白,并且你觉得能说服自己,自己的钱就可以做这样的投资决策,当然你必须得为你这个投资决策负责。包括投资失败或者亏钱的结果,无论你是个人的钱还是你帮别人管钱,其实始终都会面对同样的结果。
就像哈耶克所说,经济学本来就是个非常复杂和抽象的事务,大部分人不懂他的时候就像对非体力劳动一样嗤之以鼻。金融投资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像重重迷雾,付出很多努力,走了很多路,似乎其实还是在原地打转。这就像人类经济制度的历史,人类的经济制度虽然一直在进化,但是就像哈耶克所说,其实因为人们看不懂,所以很多人总是内心呼唤经济制度的退步形态,同时还说这是一种进步。我想不是因为大家不想过的更好,仅仅是因为不够懂经济是怎么回事。
总之,有30%的人虽然不依赖别人,不相信坐等就能买到涨停,而且也努力的寻找着方法,但是其实也是在原地打转。因为经济学相关的金融投资,本来就是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大部分人本性中,其实更喜欢真实可见的,而非这么抽象的还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拨开层层迷雾寻找本质的事务。
这些人是觉得自己不是韭菜,但其实是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终其实也是韭菜的那部分人。只不过,割这个韭菜相对需要花一些功夫。而且这部分韭菜,有时候也成为另外50%韭菜的领导,花功夫可能一下割了80%。
第三类:20%的人可能在追寻真理的正确路上
除了等待别人帮你思考,然后等待别人告诉你涨停股票的朋友,还有一些人是在正确的路上的。我觉得正确的路上的人不一定非要自己投资,而是他们想明白了投资这件事。
我有个粉丝朋友,他虽然不自己投资,但是他选择的私募产品也是我非常认可的,他意识到自己时间和专业度有限,所以从众多的私募里面挑选了一家他认为价值观最认可的,而且他明确的认识到这家公司的调研能力和投资能力是相对比较强的。
所以,我一直觉得,投资不一定非要自己做,但是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通过对投资理念的学习,将自己的钱给一个自己通过对投资的学习理解,最终选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最匹配的基金经理,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其实,好的基金经理,也是在不断在学习和优化投资理念,以及不断提升自己践行这个投资体系的能力。一个好的投资人和一个好的投资经理的不同,仅仅是投资人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投资体系构建以及投资研究上,但他们的理念和不断对投资这件事的思考应该是一致的。
想割这20%的人的韭菜已经很难的,这20%的人大多不属于韭菜,如果非要说其中哪一步分属于的话,可以说没有按照自己能力圈去买股票,或者突然听信谣言没有深入研究犯错的,也就是没有按照自己正确的路行走去走岔路的,就是韭菜的一部分。不过能被割的已经很少了。谁忘了初心,谁就是被割的韭菜。
第四类:5%可能有机会成为那少有的基金经理
相对一个非常优质的LP(投资人),投资经理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通过对商业知识以及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同时通过对企业的深度调研,构建一个庞大的认知体系,尤其是在经济和企业经营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一个好的投资人,必然是能从更大的图景去看到整个商业中不同的产业板块发展的趋势,看到各个行业此消彼长的本质原因,看到高管团队在成功与失败中的心态变化以及行为方式。甚至得结合商业以外的生物学、心理学、命理学等等多方面去佐证自己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我觉得在剩下的这20%的人里面,和前面的80%的人大方向首先是不同的。差异仅仅在于天赋和努力程度。能进到这20%的人群,有些就是天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有些是误打误撞形成了一些行为习惯。但是后续发展,就看个人的天赋和努力程度,当然也要看一些机遇以及综合的素质。
对于基金经理这个特殊的角色来说,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工作,虽然也需要团队的支持,但是最核心的价值判断和交易,以及和客户的沟通,还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个人化的工作。而能走多远,就看个人在价值观以及研究交易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优化。
当然,其实所谓的50%、30%、20%、5%,也只是根据对人群的理解大致分类。就像OV的老板段永平先生,他其实本质上是个基金经理,但是他却不帮别人管钱。有大量的人,本质上属于这5%,但实际上对外的工作不是这5%。其实,如果想成为这5%,有一个很简单的评判标准,就是你看到的很多东西,更多是本质是什么,而不是表象是什么,更不是大家觉得是什么。
小结:健康的金融市场,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成为第三类人
其实自知是最重要的,如果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特别独立思考、高瞻远瞩或者看问题比较深刻的人,那最好就不要自己亲自做投资。但是,也不要成为前面提到的那50%,完全听信市场上不靠谱消息的人。同时,也不要成为那自认为有一套体系,但是这个体系仔细想想完全不奏效的人,如果你觉得你判断不了这个体系是否奏效,那我觉得就是不奏效。
所以,其实靠谱的投资只剩下一种选择,就是学习一些投资理财知识,然后选一个你觉得靠谱的基金经理,帮你投资。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就是这样的,虽然投入精力有限,但是资产保值增值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投资,去选一个信得过的投资经理,总比自己去投资强,也比很多大妈们买啥赔啥最终只能买国债强。
选择一个好的投资经理,你的收益一样也能达到金字塔顶端。但是同时,如何判断一些承诺高收益,却达不到的不靠谱的人,我想是需要比较强的投资知识和判断的。先让自己有个合理的收益预期,我觉得很重要。
另外,当你把钱能投给一个更靠谱的人的时候,那么我们国家的资金才能使用的更有效,经济也才能更有效,对每个人长期看都是非常有利的。个人财产增值,有能力的人实现投资收益和分成,真正有价值的企业获得股权融资、贷款或者实现好的市值和股价。就像我之前讲的,一个健康的金融市场对每个人都很有价值,而一个健康的金融市场,需要每个人一起努力。
文/单晨金
以上内容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