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角力与形象工程的博弈
印度10天庆祝活动的另一重逻辑,在于重塑国际话语权。尽管美法等国证实印度战机被击落,莫迪仍通过S-400阵地合影、社交媒体宣传等组合拳,将“胜利”包装成不容置疑的“事实”。这种操作旨在对冲巴基斯坦的舆论攻势——巴方不仅公布击落战机的录音,还借助中国制造的SH-15卡车炮等技术优势凸显军事能力。印度试图用国内狂欢消解国际质疑,但外国网友在直播中刷屏“0:6”的嘲讽数据,折射出叙事战的失效。与此同时,印度的庆祝活动也是对美国的“外交反击”。特朗普宣称“用贸易武器迫使印巴停火”,直接挑战了印度“自主胜利”的叙事。印度外交部紧急澄清“美印未讨论贸易问题”,实为拒绝承认停火背后的美国斡旋角色。
这种反应暴露了印度的战略焦虑:既要维持“南亚霸主”形象,又需避免被外界视为受制于他国。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军事冒进风险。印度紧急增购法国“阵风”战机弥补损失,却未公开战场评估报告。其高调展示的S-400系统,被中国无人机实时监控动向。这种“战场失利、舆论取胜”的策略,可能助长军方激进决策。正如德里学者警告:“当边境士兵清点阵亡名单时,街头狂欢正在制造危险的民意惯性。”印度的庆祝既是形象工程,也是地缘赌局——它用10天的旗帜与口号,赌上了未来十年的地区稳定。
展开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