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博弈,核弹头与石油桶的量子纠缠
伊朗的“弃核换解禁”提议,堪称现代版“割地赔款”——只不过割的是核潜力,赔的是地缘影响力。对美国来说,这是巩固中东霸权的良机:通过解除制裁换取伊朗拆除纳坦兹铀浓缩厂,既能消除核扩散风险,又能削弱伊朗对真主党、哈马斯的支持能力。但对伊朗来说,这是场高风险对冲。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已看清西方信用如同“薛定谔的猫”——既生又死。此次主动让步,实为测试拜登政府诚意:若美国真愿解除金融封锁、恢复石油贸易,伊朗或暂缓核计划。若美方再玩“制裁变脸”,德黑兰大可重启90%丰度铀浓缩。这场博弈还牵扯全球能源格局。伊朗石油产能恢复将冲击沙特主导的OPEC体系,而中国、印度等买家可借机摆脱美元石油绑定。难怪俄罗斯积极斡旋,一个解除制裁的伊朗,既能牵制美国,又能打通“北南走廊”能源通道,堪称一箭双雕。这场交易能否落地,取决于美伊能否找到“面子与里子”的平衡点:伊朗要保住“和平用核”的面子,美国要拿到“实质弃核”的里子。若谈判成功,中东或现短暂和平。若失败,霍尔木兹海峡恐成新火药桶。
展开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