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精准”遇见“毁灭”,新一代核威慑背后的技术革命
在冷战结束三十余年后,全球核武库的进化方向正悄然发生转变。2025年5月,美国提前近一年完成新型核弹B61-13的量产准备,这款武器的核心卖点并非单纯的爆炸威力,而是将"外科手术式打击"理念注入了核威慑领域。
与上一代B61-12相比,新型核弹保留了标志性的尾部套件组件(TKA),其整合的惯性导航系统可将打击精度控制在30米范围内。这种精确度配合360千吨TNT当量的爆炸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21倍),使其具备穿透15米岩层、摧毁地下百米深加固工事的能力。正如美国官员所言,这种"钻地+高当量"组合专为打击敌方核指挥所等战略目标设计,标志着核武器从"无差别威慑"向"战术化应用"的转型。
该武器仅适配B-2"幽灵"及其继任者B-21"突袭者"隐身轰炸机。这种载具选择暗藏深意:隐身平台可突破防空网络实施精确打击,配合核弹本身的钻地特性,理论上能实现"首轮打击即瘫痪敌方核反击能力"的战略构想。不过美国军控专家警告,这种"可控核战"的设定可能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尤其当常规冲突升级时,决策者或误判核打击的后果。
展开查看全文
